400 8282 900

澄虚道院

澄虚道院俗称“圣堂”,创建于宋元祐年间(公元1086—1093年),距今已有九百馀年历史。据《周庄镇志》记载:“明代,院西无人家,桥有雀竿悬灯,以照西湾之夜泊者。”明代中叶以后,道院规模日趋宏大。嘉靖年间,当地人王璧捐资增建了仪门。清康熙二十五年(公元1686年),道土胡天羽化缘募捐扩建了玉皇阁。五年以后,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。清乾隆十六年(公元1751年),道士蒋南纪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,楼阁临近普庆桥,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,气字轩昂,占地—干五百平方米,成为吴中著名的道院之一。

澄虚道院内的道教活动自明代以来,代代相传,久盛不衰。每年农历六月廿一、廿二日,还要举行火神醮,设坛祭祷,祈求神明佐助,菩萨保佑,防止火灾降临,使老百姓能安居乐业。火神醮后两天,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雷祖公醮。道院内的法师和道士,内衬竹枝衫(一种细小竹枝编织成的背心,用以隔汗通风),外穿道袍,按照严格的仪程,吹打鼓乐,诵经礼赞。在香烟缭绕的神秘气氛中,有的法师还显示自己的技巧,表演空中接铜钹的绝技,将一只大铜钹竖立在另一只大铜钹中,令其旋转不停,沙沙有声。前来观看的善男信女,虔诚地祈求苍天保佑国泰民安、年年丰收。《周庄镇志》上记载的“中祀礼节,悉如帝王祀典之隆,亘古未有也”,正是指澄虚道院中每年举行的几次打醮仪式。

为了发展旅游事业,让传统文化重放光彩,从1993年起,对历经岁月风霜的澄虚道院进行了全面修缮,并列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修缮后的澄虚道院,仍保持宋代建筑风格,楼阁嵯峨,殿宇宏伟。诸殿中安放的神像使人肃穆敬畏,玉皇阁屋脊上的“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”八个大字依然光彩照人。

1994年8月7日,澄虚道院正式对外开放。院内烛光融融,香烟袅袅,道教音乐和诵经礼赞之声不绝于耳。它不仅是周庄镇宗教文化的象征,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参观宋明建筑艺术的场所。

地址:中市街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