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 8282 900

美文|古镇、古音、古戏台的良辰美景(上)

作者:周庄旅游企划部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年04月30日
戏魅周庄
古镇、古音、古戏台的良辰美景


周庄与昆曲的故事,要从六百多年前说起。

沈万三是周庄最出名的人物了。这位乡下穷小子瞄准了元末海禁松弛的大环境,从贞丰泽国沿水路北上,在太仓刘家港出海通商,数十年的“走番”生意,为他积累了大量财富,也带给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朋友——正仪人顾阿瑛。



顾阿瑛与沈万三是走番的同行、半个老乡,同样也富可敌国,但他是个世家出身的文艺青年,精通词曲音律。当年,顾阿瑛修筑在周庄以北六十多里处的“玉山佳处”中,私家豢养的戏班们唱和着风流云集,成为江南大地上情致最雅之地,成为“百戏之祖”——昆曲的发轫所在。



顾阿瑛带给沈万三诸多影响,其中之一便是让他爱上了当时昆曲的前身——昆山腔


昆山民间有一个“顾阿瑛嫁囡”的传说:当顾阿瑛把女儿嫁与沈万三之子时,带来的嫁妆里有一整船的水和一整船的炭火,展示了顾氏女儿“三年仍吃娘家水,千日勿用夫家火”的气派。或许,这个船队中,还有一支精巧熟练的戏班。

周庄不是昆曲的故乡,但昆曲嫁到周庄,就不想走了

明书《云蕉馆纪谈》告诉我们,沈万三拥有三个昆山腔的女乐班,他骨子里像个小孩,性喜玩乐,最爱秉烛夜游,与朋友们共赏醇酒,聆听昆曲。一夜间,家中要消耗十几瓮酒、三十多只蹄髈,服侍、值更、灶房用到的人手,就有六十余人。


因为沈万三的推动,昆山腔在周庄火了,据《贞丰志》记载,自沈万三的时代起,周庄四季曲音不绝,庄内有城隍庙、北栅二处古戏台,名列“周庄八景”。每年三月廿八,赶集、庙会、防火、搭戏台、请戏班日夜公演;白家浜有水上戏曲灯船,不时演奏昆曲小堂名,周庄宣卷……以“正声昆山腔”为代表的戏曲艺术,自此成为了周庄人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。


数十年前,全功桥畔北栅故地的古戏台遗址,被巧妙地恢复了起来。作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,昆曲,不但回归了当地百姓的生活,更走入了八方游客的视线。

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