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近周庄
就像当年的桃花源
有或是没有
只在你心中的感觉罢了
桃花仙人种桃树,又摘桃花换酒钱。
在物产富饶的江南水乡一带,自采自制的方式,也适用在周庄。食材的取用,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们能从江河湖泊里捕到什么,潮湿温和的气候全年都有助于各种蔬果的生长。
一
箪
食
一位老阿婆蹲在门口择菜,没有谁来打扰她,她头上那块方头巾,是这一带妇女永久的饰物。
为觅春色到水乡,杨柳婀娜,桃花吐艳,三月的江南沉浸在春意盎然中,食物的香味也在小镇上飘散开来。
一碗苏式汤面,是周庄人一整天的元气所在。这里的人委实喜爱吃面,无论是红汤、白汤,长时间熬制的汤头加上诱人的浇头,真“不妨长作江南人”。
苏式汤面
特色:高汤佐面
人气推荐:镇内大小面馆
取乡间田野的青草汁为原料,拌进糯米粉里,再包裹进豆沙馅儿,搁在灶上蒸煮,不甜不腻,老少皆宜,还自带一股青草的香气,吃起来颇有一种“接地气”的韵味在里头。
青团子
特色:青草芳香悠长
人气推荐:沈厅后厨
水产河鲜类,除了腌制食品,食材的新鲜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物的口感。刚刚从湖中捕起的白丝鱼,从下锅到餐桌再入口不足半小时,光是这股新鲜劲就够品味很久了。
清蒸白丝鱼
取材:江南采珠游新鲜捕捞
人气推荐:采珠游餐厅
江南人是聪明的,也是创意无限的,将腌制的雪菜和蚌肉一起炒制,取二者共同的鲜味,使其叠加放大,满口鲜香,更是令人回味。
雪菜蚌肉
取材:农家自制雪菜
人气推荐:江南采珠游
纷繁复杂的工序,为了美食,江南人从来不吝啬于展示自己的“巧手”。一道田螺塞肉就足以说明他们的细致、耐心,田螺取自稻田中,将螺肉取出,辅以生鲜猪肉、笋剁成泥,再将这肉泥塞回田螺内,浓油酱醋佐味,实在是“得来全需费工夫”。
田螺塞肉
特色:费时费事的繁杂工序
人气推荐:沈厅酒家
在南北方的争议里,有一道永恒的命题:到底是咸豆花还是甜豆花?既然是长久的争论,那也不必过于强求,因为甜的咸的,在周庄都能吃到,也都让你吃的满意。
豆腐花
特色:咸甜可以自取所需
人气推荐:贞味江南
有别于传统的苏式汤面,来自台湾的“纸箱王”带来了这一碗正宗的台湾牛肉面,用牛肉长时间熬制的汤头,更富嚼劲的手擀面条,根根Q弹爽口,每一根都有“妈妈的味道”。
台湾牛肉面
特色:牛肉熬制汤头
人气推荐:纸箱王创意餐厅
一
瓢
饮
阳春二三月,杨柳齐做花。纷纷扰扰地飘落下来,惹得人无端想端起小酒壶,畅饮一番。
数百年前,江南首富沈万三便以此水酿造了水乡的黄酒——万三黄酒,酿酒之道流传至今。据说当年沈万三常以自家酿造的黄酒招待贵宾,宴请亲友,此酒味美无不被人称颂。
而今,勤劳的周庄人继续沿用传统的手作工艺,从选料到制作、从浸米到发酵、从压榨到封坛,把古老的智慧充分传承,酿造出一坛坛香气浓郁、醇厚爽口的万三酒。
万三黄酒
特色:酒香醇厚,入口柔而绵密
品尝推荐:万三酒厂门市部
常说喝酒伤胃,可米酒却能养胃。周庄人选秋季盛开的金桂用作原料,用白糖腌制后,配以优质糯米陈酿而成,色泽金黄、酸甜适口。制作米酒一般需要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,经过7道基本的传统工序,而桂花米酒还要比平时多一道榨清工序。
特色:酒香甜糯,易上口
品尝推荐:源丰顺酒作坊
金门高粱酒是宝岛台湾的三大名酒之一,顶着这个响当当的名号,口味香醇甘洌,风味独特自是不在话下。而在温暖细致的江南,要品尝到如此正宗的高度白酒,也须循着纸箱王去了。
金门高粱酒
特色:以高粱酿制,香醇芳浓
品尝推荐:纸箱王
周庄人喝茶不叫“喝”叫“吃”,阿婆们吃着茶、拉家常,说说东家的亲事,聊聊西家的旧闻,而今无论演化为何种形式,听听评弹、喝茶闲坐,这种深入骨髓的慢生活方式,才是值得人艳羡的存在。
阿婆茶
特色:“吃”茶话家常
品尝推荐:聚宾楼、三毛茶楼
那些时令蔬菜和新鲜水产被端上桌子的那一刻,只有亲身尝试一下,才能领略它们的讲究和独特。快来周庄尝鲜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