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桥由一座石拱桥——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——永安桥组成。桥面一横一竖,桥洞一方一圆,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。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,河上的石桥联袂筑,显得十分别致。
了解更多>>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中,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,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,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,这在江南水乡是堪称典型的。在这些建筑中,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。
了解更多>>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,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原名怡顺堂,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。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,改名玉燕堂,俗称张厅。
了解更多>>富安桥,位于中市街东端,横跨南北市河,通南北市街,相传桥旁有总管庙,原名总管桥。元至正十五年(公元1355年)由里人杨钟建,初系青石面无级。明成化十四年(公元1478年)、嘉靖元年(公元1522年)两次重修,为单孔拱桥。
了解更多>>“逸飞之家”大厅为陈逸飞先生工作室,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书桌,招待朋友的沙发等,两边墙上悬挂着他生前设计的模特衣衫及有关经典建筑制作图案。
了解更多>>这座古色古香的清末民初建筑,就位于古镇后港街38号,入口毗邻老街、河道,原为周庄人朱贤伯的住宅。博物馆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,筹建于1998年,于2016年更新布展。
了解更多>>迷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(1875—1908),原名德记酒店。光绪三十四年,镇江人李德夫携眷迁至周庄开店得名。
了解更多>>澄虚道院俗称“圣堂”,创建于宋元祐年间(公元1086—1093年),距今已有九百馀年历史。据《周庄镇志》记载:“明代,院西无人家,桥有雀竿悬灯,以照西湾之夜泊者。”
了解更多>>江南小镇历来有藏龙卧虎的本事,你看就这么些小河小桥竟安顿过一个富可敌国的财神!沈万三的致富门径是值得经济史家们再仔细研究一阵的,不管怎么说,他算得上那个时代既精于田产管理、又善于开发商业资本的经贸实践家。
了解更多>>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(阮仪三工作站)位于位于周庄古建梅宅内,建筑面积310.42平方米,三进两层,建筑面积310.42平方米,设有展厅、工作室、交流活动空间等,在一层,利用图文、影像技术展示了阮仪三编制的古城镇保护规划图、古城镇保护类书籍、古镇周庄保护范例、中国名镇保...
了解更多>>在镇中心的西湾街上,有幢临河坐南朝北的古宅院,它建于清同治年间,原先雅称“祖荫堂”,三开门,五进深,数经修葺,今为叶楚伧故居,被列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了解更多>>